一、黑臭水體污染 水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在現代化環境下,生活生產帶來的水體污染問題不僅影響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更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著不小影響,潛在威脅人們身體健康。 對黑臭水體污染的治理是我國當下較為重視的工作,要做好污染治理便需了解當下的污染現狀,從中找出污染問題,最終進行針對性治理方法的制定,保障黑臭水體污染的治理效果。 生活生產勢必會引發水資源的利用和排放問題,在國內經濟的發展下,在部分地區現有人口數量逐步增長的前提下,部分地區內的生活、工業廢水污水排放量更大,且部分污水排放基本未經任何處理,直接導致了當地的水資源及生態環境污染,造成了黑臭水體狀況。 據分析可知,雖我國現階段大力倡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污染問題的治理,但仍有部分地區中小型的河流常年處在黑臭狀態,不僅影響地區形象,更會對當地人群的身體健康帶來潛在影響。 二、黑臭水體的污染現狀 (一)生態系統欠完善 分析部分黑臭水體可知,河道內本有的不同水生物出現絕跡狀況,無法構成完整的生物群落,最終水體的生態系統整體呈現崩潰狀況,水體的透明度偏低且較為渾濁,其流動性相對欠佳,自凈能力基本喪失,無法對入河的污染物進行消納,為此水體的黑臭問題便一直無法解決。 (二)污染源頭相對復雜 以城區河道為例,部分城區河道有著雨污混接、河道底泥長期不清理等問題,其中的截污納管設置不夠到位,最終便會引發排污問題,帶來水體污染。此外,對部分郊區及城中村而言,其污染源頭更為復雜,例如當郊區進行畜禽養殖時,部分養殖戶未對養殖污染物如糞便等等進行規范處理,將其直接排放至水體河道中,也會導致黑臭水體的出現。 (三)生活生產污水直排 部分地區內的廠礦、生活廢水會直接向河流水體進行污水排放,導致水體所受的污染負荷一直較高。在長期排放下水體內積累了多年的污染物,河道底泥中富含了十分充分的營養元素,讓水體黑臭的問題更為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