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中油類物質含量的測定問題是環境分析化學一個重要而又困難的問題。目前水體中油類測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熒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紅外光度法和三波數紅外分光光度法等。
1.重量法是用有機萃取劑(石油醚或正己烷)提取酸化了的樣品中的油類,將溶劑蒸發掉后,稱重后計算油類含量。重量法應用范圍不受油品的限制,可測定含油量較高的污水,不需要特殊的儀器和試劑,測定結果準確度較高、重復性較好。缺點是損失了沸點低于提取劑的油類成分,方法操作復雜,靈敏度低,分析時間長,并要耗費大量的提取劑,而且方法的精密度隨操作條件和熟練程度不同差異很大。因此,該方法較適合動植物油含量較高的水體,含油量較高的工業廢水、石油開采及煉制行業水體。
2.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油類中芳香族化合物和含共軛雙鍵化合物在215~260nm紫外區的特征吸收測定油類的含量。該方法是儀器分析油類較好的方法,精密度高,操作簡單,適用范圍0.05~50mg/L的含油水樣,所用溶劑為石油醚或正己烷,它溶解能力強,來源較廣,毒性小。
3.熒光分光光度法是根據有機物吸收紫外光后發射出的熒光強度定量。同紫外一樣,產生熒光的物質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和含共軛雙鍵化合物。熒光光度法是最為靈敏的測油方法,其測定范圍為0.002~20mg/L,但當油品組分中芳烴數目不同時,所產生的熒光強度差異很大。
4.紅外光度法是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類物質,測定總萃取物,然后將萃取液用硅酸鎂吸附,經脫除動植物油等極性物質后,測定石油類。動植物油的含量按總萃取物與石油類含量之差計算。
5.紅外光度法分為非分散紅外光度法和紅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紅外光度法利用油中烷烴的甲基、亞甲基在近紅外區34μm附近的特征吸收,紅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烷烴中甲基、亞甲基及芳烴的碳氫振動3個波長的吸收。
6.非分散紅外光度法由于沒有考慮到芳烴類化合物,當油品中芳烴含量超過25%時,它的吸光系數和通常油品(其中芳烴含量不超過15%)有很大差異。因此,非分散紅外光度法采用的標準油品應盡量可能選用與污染源相同或相近的油品。紅外分光光度法充分考慮了烷烴和芳香烴的共同影響,但該方法使用的四氯化碳是國際公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而議定書》限制使用的試劑。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HJ 637-2018 《水質、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的測定紅外分光光度法》中,將萃取劑由四氯化碳改為了四氯乙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