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廠養殖中,雖然磷酸鹽對魚類沒有毒性,但是磷酸鹽偏高卻能導致水中藻類大量繁殖,間接影響魚的生長。一般情況下,當磷酸鹽檢測值達到1mg/L時,水質將宜于藻類繁殖;當磷酸鹽水平達到2–3mg/L或更高時,藻類生長將難以控制,藻類爆發隨時可能發生,因此,理想的磷酸鹽水平應該是0.05mg/L以下。 環境監測中的監測分析方法應根據監測項目的要求和實際情況,選擇適用范圍符合要求的標準。《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的測定項目是總磷不是磷酸鹽,不能用于磷酸鹽測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系列方法適用于生活飲用水的監測,不適用廢水磷酸鹽的測定。 目前并磷酸鹽測定的鉬酸銨分光光度法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現可查詢到的磷酸鹽生態環境監測標準有《水質 磷酸鹽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HJ 669-2013)和《水質 磷酸鹽和總磷的測定 連續流動-鉬酸銨分光光度法》(HJ 670-2013)兩個。另外還有《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中也有可適用的磷酸鹽測定方法。 
廢水磷酸鹽超標的去除方法 1.生化法。這是一種常見、低成本、高處理率的方法,也是目前備受歡迎,及污水處理的發展趨勢。這種方法是利用聚磷菌及反硝化聚磷菌的原理讓水中磷被消耗或轉化,其除磷率可達到70%以上。
2.吸附除磷法。這種是利用活性碳、活性氧化鋁等材料對廢水中的含磷物質進行物理性吸附,以此減少污水中磷的含量。這種方法主要依靠凈水材料的吸附性,消耗材料費用較高。 3.化學除磷法 。它是通過投加化學除磷劑藥劑,使之與水中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溶性磷酸鹽,再通過固液分離的方法,達到除磷的目的。這種方法具有沉降速度快,適用性強,成本低,見效快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