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廢水的處理方法 總結起來有10種常見方法: 6、吸附法 是利用多孔固體吸附劑對含油廢水中的溶解油及其它溶解性有機物進行表面吸附。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炭不僅對油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而且能同時有效地吸附廢水中的其它有機物,但吸附容量有限(對油一般為30—80mg/g),且成本高,再生困難,限制了它的應用。經吸附法處理后出水油含量可在5mg/L以下,因此吸附法一般只用于含油廢水的深度處理。徐根良等對拆船廠含油廢水進行處理,出水油含量在5mg/L以下,多數在1mg/L以下。所用吸附劑為改性膨潤土、磺化煤、廢舊活性炭、碎焦炭、有機纖維等易得原料。 7、凝聚法 凝聚法是向廢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絮凝劑,在廢水中生成親油性的絮狀物,使微水油滴吸附于其上,然后用沉降或氣浮的方法將油分去除。常用的有硫酸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鋁等無機絮凝劑和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等有機絮凝劑,不同絮凝劑的PH值使用范圍不同。為加強絮凝效果,往往兩個絮凝劑復合使用。此法投藥量大,排渣量大,適用于處理廢水量很大,而含油量較少的乳物油或其它細小懸浮物。 8、鹽析法 鹽析法是向廢水中投加無機鹽類電解質。電解質把油珠擴散層的陽離子全部被趕到了吸附層中,導致雙電層破壞,油珠則變成中性,油珠間吸引力恢復而相互聚并,從而達到破乳目的。常用的電解質是鈣、鎂、鋁的鹽類,它既可中和電荷又可轉換表面活性劑性質,使處理效果提高。鹽析法投鹽量一般在1%-5%之間,經鹽析法處理后,出水油的含量一般大于10mg/L。但該法聚析速度慢,沉降分離時間長,設備占地面積大,而且對由表面活性劑穩定的含油乳狀液的處理效果不好。 9、電解法 電解法包括電解凝聚吸附法和電解浮上法。電解凝聚吸附是利用溶解性電極電解乳化油廢水。從溶解性陽極(Fe或Al)溶解出金屬離子,金屬離子發生水解作用生成氫氧化物吸附、凝聚乳化油和溶解油,然后沉降除去油分。此法主要適用于機加工工業中冷卻潤滑液在化學絮凝后的二級處理。電解凝聚吸附法具有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處理效果好、浮渣量相對較少等優點,但它存在陽極金屬消耗量大、需大量鹽類作輔助藥劑、耗電量高、運行費用較高等缺點,此外,對存在的陽極鈍化問題雖研究較多,但仍未根本解決。 10、生物化學法 生物化學法去除水中溶解油的效果很好,但是不能去除分散油和懸浮油,一旦系統中進入了后兩者油,會對整個生化系統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應用生化法處理含油廢水時,一定要做好預處理工作,把水中的懸浮油和分散油去掉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