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環境污染狀況 (1)海洋環境污染 2003年,全海域二類海水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比上年減少3.1萬平方公里;三類海水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萬平方公里;四類海水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比上年減少0.3萬平方公里;劣四類海水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減少0.1萬平方公里;其余為一類海水,總體污染趨勢有所減緩。 2003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減輕。近岸海域237個監測點位中,一、二類海水比例占50.2%,較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海水比例占30.0%,較上年下降5.9個百分點。影響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部分海域石油類、鉛和化學需氧量超標,個別海域溶解氧、銅和汞超標。 (2)淡水環境污染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個重點監測斷面中,38.1%的斷面滿足一~三類水質要求,32.2%的斷面屬四、五類水質,29.7%的斷面屬劣五類水質。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個國控斷面中,一~三類水質斷面占53.4%,四、五類水質斷面占37.3%,劣五類水質斷面占9.3%。各水系干流水質好于支流水質。 海河水系污染嚴重,劣五類水質斷面占50%以上;遼河水系總體水質較差,劣五類水質斷面占40.6%;黃河水系總體水質較差,支流污染普遍嚴重;淮河干流以四類水體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質仍然較差;松花江水系以四類水體為主;珠江水系、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質良好,以二類水體為主。 按照綜合污染指數比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輕依次為: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松花江、長江、珠江。與上年相比,海河、遼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減輕,松花江、珠江和黃河支流污染加重。七大水系主要呈現為有機污染,主要污染指標是石油類、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等。 皮革污染: 制革業是產生大量污水的行業,制革污水不僅量大,而且是一種成分復雜、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是一種較難治理的工業廢水。在制革生產中,由于原料皮的不同、加工工藝不同、成品的不同,污水水質差別很大,,由于制革生產中使用了大量的脫脂劑、加脂劑和表面活性劑,污水通過常規的曝氣好氧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容易產生大量的泡沫,活性污泥會隨著泡沫跑掉。 國內制革業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95%的都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排放標準,達到**排放標準且正常運行的為數不多,大都是因為處理工藝不合理、運行費用太高(處理水越多,企業背的包袱越大)、運行管理麻煩,而不能正常運行,有一定數量的制革廠廢水未經處理或只經過簡單沉淀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有的甚至滲坑排放 (1)皮革行業在環保方面的認識 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的逐漸完善,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污染治理不搞不行,有很多私有企業的污水治理都是自發的、自愿的自行投資,搞了污染治理設施,并且都能很好的將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 (2)我國皮革行業污染特點 由于制革生產的濕加工都是在水中進行的,很多的皮革化工原料都要加到水中,而制革生產中的原料皮又不可能將水中的化工原料吸收完全,而且有的化工原料吸收率特別低,如制革生產中的浸灰脫毛工序,所使用的石灰、硫化鈉和硫氫化鈉的吸收率只有約10~30%,從轉鼓中排出時硫化物有3000多mg/l,COD高達十幾萬mg/l;還有從原料皮中溶解下來的蛋白質能過分解以后,釋放出來的氨氮濃度也特別高,致使經處理過的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比沒有處理前的氨氮含量還高;另外在加工皮革時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被排放到廢水后,不但比較難去除,還影響到了微生物的生長;在制革過程中還使用了重金屬鉻,它回收回來后沒有人要,用到制革過程中影響成品革的質量,不回收隨著制革污泥排放到環境中又是危險廢棄物等等。 制革廢水的排放,還因為原料皮(牛皮、羊皮、豬皮)的不同,加工工藝的不同,成品皮革的不同(鞋面革、服裝革、沙發革、箱包革等等),廢水水質相差特別大,這些都是制革廢水比較難治理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