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是指對動物產生有害作用的應激因子所引起的非特異性、生理性緊張狀態的現象。簡單點說,就是受到了刺激,為了保護自己,適應變化,養殖動物進而產生的一系列反應。沒有應激反應,魚類就不能適應任何超出一般生理調節范圍的環境變化與要求。但是,過強的應激反應會對機體產生危害,容易導致魚類生長發育緩慢、繁殖能力下降、免疫機能低下以致發病率升高、甚至突然死亡等。

一、產生應激的原因
(一)水的溫差過大:一般在正常水溫上下3℃就會有應激反應。冬季露天魚池水溫偏低,比如新購進的魚苗、魚種下塘時,水的溫差大了,會使魚類發生應激反應,魚類在水中亂竄,嚴重的會死亡。
(二)養殖水體環境變化大:如水體中溶氧低、有機物耗氧量高、pH值偏低或過高、氨氮(或亞硝酸鹽)超標以及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藥殘留、過度用藥等都可能使魚類發生應激反應。魚類出現體色變化、食欲減退、鰓絲腫脹、突眼、充血等癥狀,從而導致魚類死亡。特別是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降低,水體溶解氧低,水質不穩定,容易出現變化。
(三)養殖密度太大:養殖品種套養不合理以及敵害生物的侵襲也能使魚類出現食欲下降、游動緩慢、生長遲緩、體質消瘦、體色發黑等應激反應的癥狀。冬季不適合高密度養殖。
(四)飼養不當:有些養殖戶冬季喂料減少,魚營養不夠,飼料配方的改變或者某些營養成分長期缺乏,也可引起魚類出現體弱、體色變異、出血、集群狂游等應激反應的癥狀。
(五)拉網捕魚:拉網過急、不停食就捕魚也會發生應激反應,表現為魚類打轉、昏迷、仰翻等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