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化學物質生產使用大國,在產在用的有數萬種,每年還新增上千種新化學物質,其生產消費都可能存在環境排放。僅2021年,國家就共批準登記564種新化學物質,提出了500多項環境風險控制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新污染物治理作出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任務。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目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辦公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確全自治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及保障措施。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寧夏將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動態補充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具備較強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能力。 《方案》部署了包括建立健全體系、調查監測評估、源頭嚴管防范、過程嚴控減排、末端協同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等在內的6方面工作任務、18項工作措施。提出從源頭禁限的“登記管理、淘汰禁用、綠色制造”,到過程減排的“強制性清潔生產、抗生素、獸藥和農藥使用監管”,再到末端治理的 “大氣和水污染治理、廢藥品(液)安全處置、開展治理試點”等全過程污染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并通過“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能力建設”等方面措施進一步夯實新污染物防治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工作方案》明確,將優先開展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煤化工、醫藥制造、畜禽養殖等重點行業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逐步延伸至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其他行業。同時建立重點管控清單,識別控制化學品的主要環境排放源,嚴格監督其落實環境排放標準。 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嚴格執行國家出臺的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和行業排放等制度標準,強化政策落實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