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樣性是環境維持調節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夠保持地球自然生態的平衡。不僅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生產生活的必需品,還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以及獨特的景觀文化,是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以下簡稱《司法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部署了如何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等任務,為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指明方向。 《司法保護》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秉持綠色司法理念,織嚴織密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網;完善專門審判體系,持續提升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能力水平;深化國際合作交流,推動完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法治規則四大方面入手。歸納來看,可分為具體措施、綠色保護、司法規范、交流融合四個步驟。 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具體方面,《司法保護》重點提出要加強物種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保護。具體來看,要以檢測防疫、打擊防護為主;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原則,推進“預防預警、檢測監測、撲滅攔截、聯控減災”機制,一方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從”治已病“到“治未病”轉變;另一方面加大對走私、販運境外動植物品種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筑牢動植物檢驗檢疫防線,保障種質資源基因安全,有效維護綠色生態安全。 綠色成為生態環境的熱詞。綠色服務生物保護、民生經濟增長。《司法保護》在綠色保護方面提出要服務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保障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助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同時,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新能源使用成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經?!端痉ūWo》提出要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全社會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在政策規范方面,《司法保護》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法律責任、全面賠償生態環境損失。一是扎實推進以生態系統或生態功能區為管轄單位的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建設;二是組建技術專家庫和人民陪審員數據庫,依法公開審理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案件。 另外,也要看到,保護性修復是推動生態恢復主要措施。《司法保護》明確要堅持一體化保護修復,推動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開展全方位修復行動、打造多功能修復基地。具體來看,各執行部門要立足不同生態要素特點,探索創新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技改抵扣、認購碳匯等多種方式,修復范圍涵蓋森林、河湖、灘涂等領域?;趶娏Φ姆杀Wo和定期生態環境修復效果評估回訪,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破壞—判罰—修復—監督”循環。 2021年5月,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順利舉辦,這也象征著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走出國門的重要見證。通過依法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公約,推進經驗交流互鑒、成果惠益分享,攜手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全球生態環境三大危機。 在《司法保護》正式下發前,多個省市已逐步加強生物多樣性監察、保護機制。前不久,《張家界市建立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聯動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印發。張家界市將按照《方案》的規定,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聯動,通過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分工協作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和成效評估機制,整合市生態環境局、湖南張家界生態環境監測中心8部門生物多樣性工作及調查監測成果,掌握生物多樣性的底數和現狀,實現資源數據共享。力爭到2025年,初步形成市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聯動體系,實現調查監測數據平臺基本建立并實現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