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廢水中有機物質含量種類多,有的廢水含有十幾種、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有機物質,如果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一一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既耗時間,又耗藥品。那么能不能只用一個污染指標來表示廢水中所有的有機物質及其它們的數量呢? 環境科學研究者經過研究發現,所有的有機物質都有兩個共性:一是它們至少都由碳氫組成;二是絕大多數的有機物質能夠化學氧化或被微生物氧化,它們的碳和氫分別與氧形成無毒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廢水中的有機物質不論是在化學氧化過程中還是在生物氧化過程中都要消耗氧,廢水中的有機物質愈多,則消耗的氧量也愈多,二者之間是呈正比例關系的。所以利用化學需氧量(COD)與生化需氧量(BOD)來表示污水中還原性物質的含量! 一提到對水質污染的監測,COD幾乎是所有環境工作者首先脫口而出的代表性指標。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廢水中含有的多種有機物質在氧化過程中都要消耗氧,廢水中的有機物質愈多,則消耗的氧量也愈多。廢水用化學藥劑氧化時所消耗的氧量稱為化學需氧量,即COD,而廢水用微生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稱為生物需氧量,即BOD。 由于COD能夠綜合性地反映廢水中所有有機物質的數量,且分析比較簡單,因此cod測定儀被廣泛地應用于廢水分析和環境工程上,成為監測水質重要指標的分析儀器。實際上,COD并不是單單表示水中的有機物質的,它還能表示水中具有還原性質的無機物質,如:硫化物、亞鐵鹽、亞硝酸鹽,甚至氯根離子等。 在飲用水的標準中Ⅰ類和Ⅱ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基本達到飲用水標準,Ⅲ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Ⅳ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Ⅴ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屬于污染水質。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主要是有機物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