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的運行需要眾多控制參數的合理調控,其中包括活性污泥濃度(MLSS)的控制,它是污水系統日常運行中最常用的指標之一。 一、污泥濃度MLSS的定義 活性污泥濃度是指曝氣池出口端混合液懸浮固體的含量,用符號MLSS表示,其單位是mg/L,它用來計量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數量。MLSS的總量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活性的微生物;
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為生物降解的有機物;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殘留物;
無機物。

二、污泥濃度對生物除磷的影響 生物除磷的關鍵點是提高聚磷菌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所占比例,同時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大量增長繁殖,在排出系統時聚磷菌體內含磷量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為了提高系統中聚磷菌所占活性污泥的比例就要為聚磷菌營造更優越的適合其生長繁殖的環境及水力條件,即工藝流程上有良好的厭氧、好氧環境,厭氧區的環境因素控制對聚磷菌的生長繁殖,以及除磷功能的實現尤為重要。厭氧區的高污泥濃度對于聚磷菌更為有利。 生物除磷的效率與泥齡關系密切,只有在一定泥齡(3天左右)的情況下才能有效的排除過量的磷,實現除磷功能,在進水SS一定的情況下,由于污泥濃度與泥齡為正比關系,所以在超出一定范圍污泥濃度越高對應的除磷效果越差。 a.保證除磷效率的泥齡下,提高污泥濃度在厭氧區其聚磷菌濃度也相應較高,釋磷的微生物量增多,后續好氧吸磷微生物量也就會相應增加,增大了系統整體的除磷作用。 b.厭氧區聚磷菌吸收VFA釋磷,同時厭氧區在高污泥濃度的條件下可作為系統的厭氧酸化段,對水中的高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起到厭氧水解作用,聚磷菌釋磷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動吸收乙酸、H+、等使之形成PHB形式貯存在菌體內,從而促進有機物的酸化過程,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增大后續處理過程中的反硝化反應所用碳源。
|